佛系教養的跳轉

· 每週一紋

李總夫妻本著佛系教養的理念,對雙胞胎兄弟在學業上並沒有過多要求。

他們希望孩子能在自由自在的環境中成長,快樂是他們的首要目標。

然而,隨著這對兄弟逐漸長大,問題也隨之浮現。

他們在家中頻繁爭吵,情緒難以控制,家中時常充滿爭吵聲。

相反地,學校老師卻反映兩兄弟感情極好,形影不離,但上課時經常心不在焉,注意力無法集中。

李總夫妻起初並未在意,但當小學課業難度逐漸增加,他們發現兄弟倆在學習上的態度和習慣偏差問題越來越明顯,終於意識到佛性教養的過度寬容可能帶來潛在風險。

他們決定正視這一問題,尋求改進方法,幫助孩子們在維持自由與快樂的同時,也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 哥ATD32、弟弟ATD28兩兄弟都屬於高敏感特質,高敏感特質其定義指的是先天個體對外界刺激,如情感、環境變化等,反應特別敏銳且強烈,容易感到壓力出現情緒波動。
  • 弟弟口語表達能力勝過哥哥,會出現弟在爭論中占上風,哥哥表達受限,則出現挫敗和被誤解的情緒反
  • 兄弟俩高敏感但視覺觀察力卻是補,在生活中極有可能出現對環境中的細節過於敏感,容易被小事分心,影響注意力集中。

 

broken image

 

老師,我家2個娃應該怎麼去引導呢?

 

broken image

李總和李太太,你們好,根據孩子們的《多元智慧優勢測評》報告來看,首先我們要統一認知:

  1. 為高敏感家長,首先需要理解並尊重孩子的高敏感特質。這意味著要重視他們的情緒反應,不可貶低或忽視。耐心地聆聽他們的感受,並在他們需要時,給予適當的支持和安慰。
  2. 高敏感的孩子對外界刺激非常敏感,因此家長應儘量避免讓孩子處於嘈雜、忙碌的環境中。創造一個安靜、有秩序的生活環境,能讓孩子感到安全和放鬆,這對他們的情緒穩定至關重要。
  3. 説明孩子學會如何應對壓力或不適的情況,這是高敏感家長的另一項重要任務。家長可以教導孩子使用深呼吸、正念等放鬆技巧,幫助他們逐漸學會自我調節情緒,並提升自我應對能力。

其次是方法建議:

  1. 為孩子提供一個安靜、舒適的獨處空間,讓他們在感到壓力時能夠安撫情緒,恢復平靜。
  2. 家長應鼓勵孩子通過語言或藝術來表達內心的感受,這有助於孩子更好地理解和管理他們的複雜情緒,並減少情緒積壓所帶來的壓力。
  3. 高敏感的孩子對突如其來的變化較為敏感,因此保持規律的日常作息非常重要。這能給孩子帶來穩定感和安全感,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日常生活中的變化。

除此之外,我們還要做到:

  1. 父母應確保兩個孩子都有平等的機會表達自己的觀點,尤其是當弟弟的口語能力強于哥哥時,要特別注意讓哥哥也能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表達自己,避免忽視他的感受。
  2. 對於表達能力較弱的孩子,父母可以鼓勵他們通過其他方式,如繪畫、寫字或使用簡單的肢體語言來表達內心感受,幫助他們建立自信,並減少由於表達不足而產生的挫敗感。
  3. 父母應引導弟弟理解哥哥在表達方面的困難,鼓勵他在與哥哥互動時多一點耐心和同理心。這有助於減少兄弟間的矛盾,增強他們之間的感情聯繫。
  4. 給一個專注的學習空間,減少環境中的干擾因素,如多餘的裝飾或不必要的視覺刺激,説明孩子集中注意力。
  5. 安排短暫的休息時間,讓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有機會放鬆,緩解因過度觀察細節而產生的壓力,提高學習效率。
  6. 在學習材料中使用清晰的視覺提示和結構化內容,説明孩子更好地組織資訊,減少因細節過多而產生的困惑。

最後,建議給8歲雙胞胎養成閱讀習慣,具體方法如下:

  • 制定固定的閱讀時間表,讓孩子每天有一段專門的時間進行閱讀,建立穩定的閱讀習慣。
  • 根據孩子的興趣選擇有趣的書籍,吸引他們主動閱讀,增加對閱讀的興趣和投入度。
  • 提供安靜、舒適的閱讀區域,避免干擾,讓孩子在愉快的環境中培養閱讀習慣。

閱讀對高敏感孩子的協助

  • 閱讀可以幫助孩子接觸各種情感和經歷,通過書中的人物和故事,他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表達自己的情緒,增強情感認知和共鳴能力。
  • 閱讀可以成為孩子的情緒調節工具。沉浸在故事中可以幫助他們放鬆心情,減輕壓力,提供情緒上的慰藉。
  • 閱讀可以通過不同的故事和角色,孩子可以學會站在他人角度思考,增強同理心,有助於他們在現實生活中更好地理解和處理自己的情緒。

結語:


佛性教養以寬容、尊重孩子的天性和自由為核心,強調不過度干涉孩子的成長,讓他們在自然的過程中發展自己的能力與品格。這種教養方式在孩子的早期成長階段,尤其是性格的培養和情緒的穩定方面,具有顯著的正面影響。它讓孩子感受到無條件的愛和支持,促進自尊心的建立,並鼓勵他們以自己的步調探索世界。這種自由和尊重的環境能夠激發孩子的創造力和獨立思考能力,使他們在面對問題時具備更強的適應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然而,佛性教養在實踐中也會帶來一些負面影響,特別是在孩子進入學齡階段後。如果對孩子的行為和學業缺乏適當的引導和規範,就會導致孩子無法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律能力。

他們在家中因缺乏明確的行為界限而產生了頻繁的爭吵和情緒失控,而在學校裡則因為過度依賴彼此和注意力不集中而影響了學習成效。這反映出過度寬容的教養方式可能忽略了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需要學會遵守規則和負責任的行為模式。

broken image

佛性教養的核心理念是好的,但在實踐中需要與現實的需求相結合。隨著孩子的成長,他們不僅需要自由和愛,還需要適當的規範和結構來説明他們在複雜的社會中導航。家長應該在尊重孩子天性的同時,逐漸引導他們理解社會規範,並培養自律、自我管理和責任感。

總結來說,佛性教養能為孩子提供一個充滿愛和尊重的成長環境,促進他們的個性發展和心理健康。然而,這種教養方式也需要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逐漸加入更多的規範和引導,才能平衡自由與責任,確保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能夠同時獲得內在的平和與外在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