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寶3歲前的生活與大多數孩子不同。因為爸爸媽媽在縣城開了一家小服裝店,從批貨到銷售,再到修改衣物,所有的事務都需要夫妻倆親力親為。為了生計,他們將小寶留在了老家,由奶奶照顧,成了人們口中的「留守兒童」。一年中,父母也只有逢年過節才能回老家幾次,每次見到小寶時,心裡的酸楚總是無法言表。
平日裡,奶奶一個人忙著做飯、種地、洗衣,帶著小寶已經力不從心。「不是不想陪他多玩多說話,實在是分不開身啊……」奶奶每每提起,臉上的皺紋似乎更深了幾分。她擔心小寶和其他孩子比起來少了人陪,學得慢了,動得少了,會不會比別人落後一步。

媽媽心裡明白,這並不是奶奶的錯。縣城的孩子有早教班、活動課程,而小寶只能在簡單的生活中度過大部分時間。他說話比同齡孩子慢,反應也不夠靈巧,甚至因為長時間看電視養成了不愛動的習慣。
終於,當小寶3歲時,服裝店的生意稍微穩定下來了,爸爸媽媽決定把小寶帶回到身邊。
現小寶6歲了,但寶寶的學習卻總是比同齡小孩慢許多,透過來買衣服的客人推薦做了天賦指紋測評,如何能激發小寶的學習,成為了爸媽的一線曙光。

●小寶聽覺辨識及感受資料佳,擅長通過聆聽接收和學習,對聲音、語言、節奏等有敏銳的感知力。
●體覺辨識佳的孩子動手能力強,善於完成需要操作的任務,如拼圖、搭積木、手工製作等;對觸覺刺激較敏感,容易感知到環境中微小的變化,偏好親身體驗來學習新事物,實踐能力較突出。
●視覺補的孩子容易忽略圖像或文字中的細微差異,如拼音的聲調或數位間的筆劃區別,在觀察或抄寫時容易跳行、跳字,影響閱讀流暢度和書寫正確性。
●6歲的孩子如果目標導向能力較弱,會表現學習或玩耍時隨興而為,容易隨情緒或環境的影響改變行為;剛開始有興趣,但隨著難度增加或時間延長,容易放棄。
●人際佳雖然屬於慢熱型,特質仍是傾向喜歡交朋友,但因為從小住在老家影響學習成效,對同儕互動可能會有影響。

:老師,我們該怎麼做才能幫我家寶寶找到他的天賦在哪裡?

小寶媽媽,你好,根據小寶的《多元智慧優勢測評》報告來看,建議如下:
1、利用聽覺刺激提升語言學習,強化語言能力和詞彙量,讓孩子在聽與說中建立語言自信:
(1)父母每天講故事或播放有聲故事書,選擇內容生動有趣且語言豐富的書籍。
(2)使用兒歌、詩詞朗誦等形式,説明孩子記憶語言,並與節奏和韻律建立聯繫。
通過聽覺引導數學和邏輯思維,讓孩子在有趣的聽覺活動中提升數學和邏輯能力。
(1)使用數學歌謠教孩子簡單的加減法概念,例如「十個小印第安人」這樣的歌曲。
(2)遊戲化數位學習,例如通過聽聲音數物體(拍手聲、敲擊聲等)來練習數位計數和分組。
(3)播放與邏輯相關的兒童益智故事,引導孩子根據聽到的線索回答問題或解謎。
2、透過遊戲式學習,利用觸感教具,例如磁性拼圖、沙盤書寫或觸感積木,加深對字母、數位的認知。
把課程內容拆解為小步驟,每次完成一小部分,提供立即的正向回饋,幫助建立信心。
使用身體動作來協助記憶,例如讓孩子用手指在沙盤或觸感墊上描畫字母和數位。
3、利用多感官學習,將視覺資訊與聽覺、觸覺結合,例如邊聽邊用手指描字母或數位,增強記憶效果。
把字母、拼音、數位用不同顏色標注,強調筆劃或結構的區別,減少辨識困難。
使用視覺輔助如箭頭、框線或放大字體,説明聚焦注意力在關鍵內容上。
縮短每次學習內容的長度,例如一次只呈現一個句子或單一圖片,避免信息量超載。
將閱讀材料替換為圖文並茂的故事書,或者搭配有聲讀物,讓學習更輕鬆。
4、設立簡單、短期的目標,給予可以迅速完成的小任務,例如「把拼圖拼到這一部分」或「完成5個字母的書寫」。
使用具體的指令,避免模糊的表達,例如「畫一棵樹」而非「好好畫畫」。
在任務完成後給予稱讚或小獎勵,例如貼紙、鼓掌,強化他對完成目標的正向聯想。
將目標具體化並視覺化,用圖表或清單呈現每日小目標,例如畫一個打勾框架,完成後勾選,讓孩子感覺有進展。
提供結構化的日常活動,制定簡單的作息表,讓孩子每天有固定的時間完成指定任務,例如早晨10分鐘練習書寫。
5、體覺佳可安排孩子參加課外活動,例如美術班、運動隊等。
多鼓勵和讚美他的優勢,讓他感受到自己在人群中具有價值感,例如「你很會講故事,大家一定會喜歡!」;鼓勵他展示自己的特長(如畫畫或運動),讓其他小朋友有機會認識他的優勢。
理解孩子的慢熱特質,避免急於讓孩子表現得很外向,尊重孩子適應的步調。
父母可參加學校的親子活動,幫助孩子與同儕建立連結,並觀察他在集體中的表現。
與老師保持聯繫,瞭解孩子在校內的互動情況,適時提供支援。
結語
父母為了家庭的生計而忙碌奔波,這份生活的不易,只有他們自己最能體會。經營一家小服裝店,從清晨忙到深夜,所有的努力不僅是為了日子過得穩當,更是為了給孩子創造更好的未來。儘管如此,繁忙的生活常常讓他們無法兼顧孩子的成長,而孩子的學習和發展也因此受到影響。
小寶的故事正是這樣一個現實的縮影。在早期留守的歲月裡,父母雖然全力為家庭打拼,但也不得不承受缺少陪伴孩子的遺憾。小寶語言發展比同齡孩子慢,學習上顯得吃力,這些都讓父母心裡充滿愧疚與擔憂。然而,當生活稍稍穩定下來,他們選擇將小寶接回身邊,用更多的陪伴來彌補曾經的缺憾,並努力尋找適合孩子的學習方式。

每個孩子都有其獨特的天賦。透過天賦指紋測評,父母得以洞察小寶先天的特質──他是如何感知世界,偏好什麼樣的學習方式,擅長哪些能力。這些資訊成為了父母了解孩子的窗口,也為後續的培養方向提供了明確的指引。然而,天賦只是起點,真正影響孩子成長的,是後天適性的學習環境與培養方法。
父母意識到,小寶的學習需要一個符合他天賦特質的節奏,而不是與他人比較或強行追趕。他們開始根據評估結果,依據分析師給予最適合小寶的學習計劃,讓他在理解與興趣的基礎上慢慢進步。這樣的過程不僅讓小寶的學習更有效率,也幫助他重拾自信。
父母的生活雖然不易,但他們的努力與愛為孩子點亮了未來的方向。天賦決定了起點,適性學習則塑造了可能性。在這兩者的平衡之中,孩子的成長之路雖然可能曲折,但每一步都將更加堅實。這份愛與堅持,是孩子最強大的支柱,也是每個家庭書寫美好未來的根本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