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ma常常自稱自己就是一個平凡的上班族,每天的生活節奏無非是上班、下班、做飯、帶孩子。然而,生活中偶爾的靈光閃現總是讓她心生波瀾。有時去巷口買早餐時,Alma會特意多看一眼牆上的畫作,那些作品既美麗又生動。當她得知這些畫是早餐店老闆娘親手所畫,好是羡慕。漸漸地,買早餐似乎成了次要目的,觀賞老闆娘的新作反倒成了她的日常小確幸。
老闆娘是一個謙遜的人,當Alma忍不住稱讚她的畫作時,老闆娘總是淡淡一笑,說自己還在學習當中。她注意到Alma對繪畫的濃厚興趣,便熱情邀請Alma一起去學畫畫。起初,Alma以為這只是一句客套話,並未放在心上。
時間飛逝,這一年Alma眼看著老闆娘的作品進步飛快,越來越精美,從小對畫畫有夢想的Alma心生悸動。
但現實總是讓夢想顯得遙不可及。
經濟壓力、時間安排、家庭責任,這些現實因素讓Alma的心情愈加焦慮。某天,她忽然冒出一個念頭:“讓孩子小Jay去學畫畫會不會更合適呢?”畢竟,孩子的未來才是她最大的關心。

●小Jay視覺圖像欣賞佳對形狀、顏色、空間較為敏感。
●小Jay視覺辨識資料佳喜歡用眼睛搜尋事物成資訊的途徑。
●小Jay體覺辨識資料佳喜歡動手能快速掌握動作技巧的能力。
●小Jay目標優他具有較強的求勝心,渴望在競爭中取得讚美及他人肯定。
●小Jay空間心像資料佳指對物體位置、形狀、距離等空間關係敏感,能輕鬆構建和操作心像圖像,具備強烈的空間感知力。

:老師,我家Jay適合畫畫嗎?他有畫畫的潛力嗎?

你好,根據Jay的《多元智慧優勢測評》報告來看,建議如下:
1、可以開始給小Jay準備不同的畫具,比如蠟筆、彩色鉛筆、水彩或粉彩等,讓他在不同材質上探索。讓孩子接觸不同的工具,可以幫助他感知不同的線條、色彩的表現力,激發他的創造力。
通過遊戲的方式來學習畫畫,例如讓小Jay畫出他最喜歡的玩具或家裡的物品,或者給小Jay一些簡單的形狀讓他進行創意組合。
2、帶小Jay去公園或戶外觀察自然中的形狀和色彩,比如樹葉的形狀、花朵的顏色、天空的漸變色等。這些戶外活動都能幫助小Jay在真實的環境中提升對顏色和空間的理解力,並將這些觀察運用到他的繪畫作品中。
讓小Jay參加簡單的手工製作活動,如剪紙、拼貼等,這類活動能幫助他在動手過程中提升對形狀和空間的理解,同時也能進一步發展他的體覺辨識能力。
小Jay目標優他具有較強的求勝心,渴望在競爭中取得讚美及他人肯定。
建議先從小作品學起,簡單的小作品能説明小Jay在短期內看到成果,進而保持他對繪畫的持久興趣,從而在長期的學習中保持動力。
小Jay視覺感受佳,將他的畫作或手工作品展示出來,不僅能夠給予他極大的肯定和成就感,還能增強他的自信心。
3、陪伴小Jay觀察日常生活中的物體,從不同角度觀察並嘗試將它們畫出來,幫助他提升空間構圖能力。
讓小Jay參與一些立體拼圖或手工製作,這樣可以讓他動手構建實體物體,進一步鞏固他對空間和形狀的理解。
結語
當父母對某個夢想無法實現時,常常會不自覺地希望將這個夢想轉嫁到孩子身上,希望孩子能夠完成自己未竟的目標。然而,這種期望雖出於愛與關心,卻可能給孩子帶來無形的壓力。以這位母親為例,她對繪畫充滿熱情,卻礙於時間、經濟或其他現實因素,無法實現自己的繪畫夢想。當她看到孩子的多元智慧評估結果中顯示適合學畫畫,這讓她感到既欣慰又焦慮。
欣慰的是,孩子的天賦和能力似乎正好契合她心中對藝術的渴望。她不禁希望孩子能夠代替自己走上繪畫的道路,實現她未能完成的夢想。從這個角度來看,母親的初衷是希望孩子能夠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發展之路,同時也能讓她的夢想在孩子身上延續。
但是,母親需要注意的是,孩子的成長和發展應該以他們的興趣和潛能為導向,而不是單純為了實現父母的願望。雖然孩子在多元智慧測評中顯示出適合學習繪畫的潛力,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必須成為畫家或藝術家。孩子的天賦是一個指引方向的工具,最終的選擇應該尊重他們的興趣和意願。父母的角色更多在於引導和支持,而非強加自己的期待。

對這位元母親來說,或許最好的方式是陪伴孩子一同探索繪畫的世界,讓繪畫成為一個共用的親子活動,而不是單純的興趣班學習。這樣不僅能夠滿足母親對藝術的熱情,還能讓孩子在輕鬆的氛圍中自由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和潛能。通過這種共同的學習與探索,孩子將能在沒有壓力的環境中發展自己的興趣,同時也能與母親建立更緊密的情感聯繫。
父母的夢想與孩子的天賦相契合是一件幸運的事,但要謹記,孩子的成長應以他們的興趣和潛能為核心。母親應該成為孩子的支持者和夥伴,而不是夢想的傳遞者或推動者。